浙江外国语学院2024年考生问答
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是什么?
答: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着眼强化自身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学校提出了建设成为“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并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外国语言文学、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文化旅游和区域教育治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三地四域”战略布局。立足浙外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公办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的新使命新担当,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回应省委主要领导对学校建设“外语名校”的指示要求,对接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两个先行”“重要窗口”建设新需求,当前,学校正加快推动“三地四域”高质量转型升级,于第三次党代会奋力开启了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建设新征程。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支持建设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协议,将深入开展顶尖人才引智、高水平科研、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高质量推动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名校”建设。
问:近期省政府与北京大学签署支持建设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协议,受到社会各界和考生家长热切关注,请问将开展哪些合作,对学校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将带来哪些重大利好?
17日下午,省政府与北京大学在杭州签署支持建设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协议,高质量推动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名校”建设。省委、省政府对学校发展高度期待,着眼于打造省校合作的样板,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了三到四年要实现大提升的具体要求。北大表示将通过与浙外有组织的对接与合作,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合作的新模式、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助力浙外高质量发展。学校将以省校合作支持建设浙外为契机,与北大开展务实、高效的合作,努力推动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省政府将重点从学科建设、队伍引育、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浙江外国语学院支持。北大将通过引领学科发展、支持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举措支持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
聚焦人才培养方面,省政府将浙江外国语学院作为浙江省特需语种人才培养的战略基地,支持学校提升语种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水平,支持学校申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北大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浙江外国语学院新文科领域、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专业集群,引领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借鉴北京大学先进教育理念,全面推动“多语种+”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设立“青年学子跨文化对话交流”和“北大国际师生知行浙江”等项目,加深两校学生交流,并将深入务实谋划实施更多契合度高的其他合作项目。目前北大和浙外各二级学院层面的合作交流也已经蓬勃开展,北大相关二级学院的专家教授纷纷来到学校开展座谈、讲学,面对面为各学院发展“把脉”问计。
未名静思汇,博雅千里和。千里运河连接了两大古都,随着省校支持建设浙江外国语学院合作协议的签订,也让相距1300公里的北京大学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紧紧联系在一起。未来,两校将全面携手,共续北大“未名湖”到浙外“静思湖”的深厚友谊,汇聚力量,共同推进合作取得累累硕果。
问:作为外语类院校,在外语教学方面有何优势?
答:学校围绕服务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完善以区域国别学学科为引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基础,以教育学、工商管理学(旅游管理)、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现有36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6个、语种14种,语种范围基本涵盖了联合国所有工作语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语言和浙江对外交流的关键语言。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商务英语、俄语等7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商务、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西班牙语、会展经济与管理等7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的教师占比超50%,外语学科教师中80%以上有海外留学经历。学校语言类学生语言面貌好,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近三年,英语类专四一次性通过率、英语专八通过率、各小语种全国专业水平考试通过率均远远高出全国综合性大学平均水平。
问:学校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色?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外语+”“+外语”“双校园”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国际化语言文化人才、国际化商贸旅游人才和国际化教育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定位,成功入选教育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是浙江两所“翻译人才培养示范高校”之一,获批的两个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均为国内首个。国际志愿服务成为“实践育人”金名片,累计为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大型赛会提供志愿服务15000余人次,获得各类荣誉500余项,特别是选派2300余人次志愿者为杭州亚运会(残运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充分展现了浙外师生风采和高光时刻。学校打破专业壁垒、集聚优势资源,开设了“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国际化卓越教师培养创新实验班”“未来教育家创新实验班”“跨境电商3+1实验班”等多个创新实验班。学生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国家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一等奖等A类学科竞赛高级别奖项。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获得社会认可,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问:学校硕士点建设情况如何?
答:学校成功列入《浙江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2-2026)》。在今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授权单位申报中,我校申请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翻译和教育专业硕士等3个学位授权点,目前已顺利通过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审核,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校自2019年起,先后与浙江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拥有82名研究生导师,累计培养研究生200余名。
问:考生进校后允许转专业吗?
答:根据学校《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无任何违纪违法行为,未受过任何处分,符合转入专业的准入条件和高考招生章程中相应的身体条件要求的可以申请转专业。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3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时间分别是在读本科一年级下,二年级(上、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本一体化专业等按照要求不得转专业。
问:在校期间学生需修满多少学分方可获得毕业证书?学校是否允许学生选修辅修专业?
答:在校期间,学生获得毕业证书需要修满150-170学分(各学院专业要求不等)。学生学有余力可以申请修读辅修专业。
问:学校公共外语有哪些?辅修课程有哪些?
答:学校目前开设的公共外语有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公共外语语种进行学习。开设了日语、朝鲜语、汉语言文学(师范)、网络与新媒体、汉语国际教育、金融工程等辅修课程。
问:学校有哪些出国出境交流学习的项目?
答:学校重视教育对外开放,是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签署教育交流协议。常年开设教育交流项目160余个,包括10个国家政府奖学金项目、10余个境外实习项目、近20个双学位或本升硕项目和80余个校际交流交换项目。2023年,学校共有300余名学生参加国际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国(境)外交流学习及实践活动,符合条件的还可申请国际交流发展性资助。学校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国内首个西班牙语(旅游方向)中外合作办学复合培养项目,与意大利锡耶纳外国人大学合作举办的意大利语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学校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在国际青年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举办论坛对话、主题交流、文化展演、文化体验等活动,为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问:学校的奖助学金政策如何?
答: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其他社会奖学金等。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绿色通道”,并建立了完善的“奖、助、勤、贷、减(免)、补”等助困体系,通过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发展性资助等形式,在政策上实现应助尽助,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有效落实“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政策目标。咨询中提到的国家助学贷款办理,新生可凭入学录取通知书及其他证明到当地农村信用社或银行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也可以在就学地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享受政府财政贴息助学贷款。